2019.12.18
浏览量:
2019年12月13日上午9:00—11:00,以“传播学讲座—跨文化传播”为主题的讲座在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南A-315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文化传媒学院外籍教授Vita老师主讲,专职教师任梦慈老师协助。
讲座伊始,Vita老师分享了许多由于不同文化习惯而产生的故事。比如,中国不同于国外的喝水习惯、饮食习惯、以及教育理念方式等,同时也提及人类总是被文化所决定。Vita老师以自己作比,即使她已经在中国生活3年,其生活方式也逐渐趋近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她也仍然有一些难以改掉的习惯。
随后,Vita老师讲述了文化概念的两个方面。其一是广义的概念,乃是指所有人类的活动。而另一方面则是狭义的概念,则是有关艺术方面,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文学、电影等皆归属狭义面。其中,她着重讲述了在着装方面的艺术,比如在中国大多数人会在节日选择红色的服装,有时也会出现汉服,Vita老师认为这都是对于文化极好的宣传方式。在节日方面,同样的节日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而这些正是各国不同文化的体现之处。
紧接着,Vita老师分享了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概念。同样强调到当提及文化时,一定要知道什么是物质文化,什么是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是像建筑、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则是符号、歌曲、舞蹈、语言等。比如,闻名于世界的长城则属于物质文化,而说到非物质文化,Vita老师则认为,陕西人喜欢蹲下做事这一行为习惯也可以属于一种非物质文化。
最后老师提到,文化的组成也包括符号、语言、价值观(好与坏)、仪式、规范(规则)五个方面。每种文化都是同等的重要,同时也有许多不同的传播方式。通过不同的文化传播可以使全球各地的人们都可以了解和学习到不同的文化,同样也使文化传播的更广。这样的传播不仅可以让文化走的更远,而且还打破了文化传播的地域局限性。
生活中文化的差异处处存在,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虑,提高文化的鉴赏能力,不卑不亢,以礼相待,用真心架起文化传播的桥梁。
供稿:王嘉滢/赖维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