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5
浏览量:
9月5日,文化传媒学院联合招生办、DCC召开2025-2026学年招生就业工作复盘及招就一体化工作坊,西安欧亚学院职业发展与企业合作部部长王丽霞、DCC部长助理于丹、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副院长曹小娟、院长助理雷方超、院长助理彭欣、院长助理陈哲等30余位老师参会。会议聚焦2025年招生就业工作复盘,围绕招培就一体化核心,共同探讨2026年业务模式优化与重点任务,旨在以市场反馈驱动教学产品升级,以培养质量反哺招生宣传,推动学院招生、培养、就业工作形成一体化发展。
PART1 招生工作复盘:数据解析,创新驱动成果显现
曹小娟副院长首先进行致辞,提出在推进专业主理人制度之路上,分院如何探寻赋能招生就业之路。随后,雷方超老师对2025年文化传媒学院招生就业工作进行总结。今年分院首次设立专职招生就业专员岗位,将招生就业工作提升至分院核心战略地位。
数据显示,本年度学院招生工作亮点突出:
志愿填报率提升:在高考改革第一年招生整体逆势上扬,分院一志愿率同比上涨52.25%。
宣传模式多元发力:3月启动的ESC教学成果展示贯穿招生关键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向家长、学生展示教学成果;学生、校友自发参与宣传,形成“素人传播+专业展示”的立体宣传矩阵;进行多场招生专项直播,例如“云逛文化传媒学院”“院长解读”等。
- 四个专业,发布定制班7个、方向班3个,广编、新闻实现定制班100%设置;
- 形成“云逛文化传媒学院”“院长解读”等招生专场直播,带领考生和家长云逛学院,创新直播抽奖形式,在线解答学院和专业咨询问题;单场直播数据获得8万+观看,7万+点赞;
- 抓住窗口期,教博会现场高考咨询295人次,校内外共发放近2000份简章、300份礼袋;
- 组建学生志愿者讲解团,发挥学生招生价值;创新体验式参观,开放多功能影棚工作室“形象照拍摄体验”,定制文传LOGO可乐、爆米花,大客户集中来访分院8场次,累计接待360人次。
风险应对及时有效:暑期针对网络舆情快速响应,成立专项小组,通过微信群、小红书、抖音等多平台对新生开展线上答疑约100余次。
同时,复盘也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专业IP打造,进一步提升专业品牌知名度。
PART2 招生政策研讨:以专业为核心,强化抗风险能力
围绕2026年招生政策,与会人员提出可以结合新增专业,对专业组进行优化提升招生精准度。同时,学科布局需聚焦多元化,构建“传媒+技术+艺术”的多学科结构,打破单一传媒类布局,形成“三角形”稳定学科生态。
曹小娟副院长特别提出,强调“淡化分院、突出专业”,要求各专业打造独立成果展示平台,通过专业维度的内容曝光提升软科排名,目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已因高品牌影响力及高质量专业发展而在同类院校中排名前列。
PART3 就业工作规划:聚焦高质量就业,深化校企协同
就业工作方面,分院已启动2026届学生三方协议签订准备,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不同需求设立专项班级,提供定制化辅导。同时,分院对企业资源也在积极进行激活和拓展,将联合DCC共同激活企业资源,同时不断探索“定制班”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分院也在不断强化学生生涯规划和IDP执行,由专业主理人、辅导员、学业导师协同跟进,确保从大一到大四全程覆盖,提升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与就业主动性。王丽霞老师指出,未来将不断优化学生就业支持体系,做到学生“能就业,就好业”。
PART4 校企合作与资源联动:凝聚校友与企业力量
在整个招生就业环节中,校友与企业资源提供的助力也同样不可忽视。多位校友主动提供资源,如高宇高大哥捐赠书籍供招生展示、李鑫龙校友联系万象影院免费提供场地及行业大咖资源。分院也在积极争取与大品牌企业建立官方合作,提升学生实习与就业品牌背书。
此次会议是文化传媒学院“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实践,通过复盘总结经验、聚焦问题、明确方向,为2026年招培就工作奠定基础。未来,文化传媒学院将持续深化“市场反馈-教学优化-招生反哺”的闭环模式,推动各专业特色发展,提升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为学生成长与分院发展注入新动能。
撰文/ 夏怡菲
图片/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