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
浏览量:
文化传媒学院的青年学子以知识为墨、以实践为砚,在网络与新媒体的浪潮中捕捉灵感,在数字出版的字页间雕琢匠心,用广播电视编导的镜头定格瞬间,借新闻学的笔锋记录思考。一批凝结着专业智慧与创意火花的优秀课程作品脱颖而出。为全景展现教学实践的丰硕成果,本篇邀您共赏新闻学专业学子们这段在探索中成长、在热爱中闪光的学习旅程。
PART.1
《媒体传播策划》项目制教学成果
作品名称:《神奇的秦岭密码》
创作团队:统本新闻2201班 吕淼雪
授课教师:李楠 作品简介:《神奇的秦岭密码》作为优秀作业的代表作品,以展现秦岭魅力、激发生态保护意识、强调传承守护使命为主题,讲述了充满好奇心的中学生小吕在爷爷的故事启发下,被朱鹮精灵带入秦岭幻境,亲历秦岭的过去与近现代危机,在科研人员的引导下认识到个人责任,最终在学校宣传保护理念,带动同学们共同守护秦岭的故事,突出了青少年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旨在唤起大众的行动自觉。值得一提的是,此项作品在2025年2月“携手科普艺术,点燃科学之光”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知乎陕西承办的陕西省科普剧展演活动剧目征集中脱颖而出,将与陕西省众多高校的作品一较高下。我们期待此项作品在10月的总决赛中有所斩获。 参赛情况:参加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知乎陕西承办的“携手科普艺术,点燃科学之光”陕西省科普剧展演活动剧目征集,目前从西安欧亚学院参赛的近两百份作品中脱颖而出,期待该生的作品在10月的总决赛中获奖。
吕淼雪同学的作品《神奇的秦岭密码》,是分院新闻学专业项目制教学的生动注脚。在前期创作中,学生将信息整合、叙事角色塑造等课堂知识转化为剧本细节,用“做中学“打通课堂理论与项目制教学实践。科普与艺术的跨界表达,更呼应了跨学科育人理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织就传媒复合能力网。
作品里的生态保护的情怀,彰显教学不止于技能,更在培育“用所学致所用“的传媒人担当,该生作品突围入选决赛,正是项目制教学让成长在实践中发光的最佳证明。这部作品的故事还在继续,而它背后的项目制教学探索,早已成为文传课程实践的鲜活样本。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最好的学习,永远发生在解决问题的路上;最好的成长,永远藏在亲手创造的作品里。
PART.2
《新闻传播实务》项目制教学成果
巍峨的沉香亭跃然眼前,碧色琉璃瓦层叠如浪,金色宝顶映日生辉。朱红门柱间彩绘斗拱绚若云霞,檐下高悬“纪”字纹饰匾额,石栏玉阶蜿蜒入苍翠,草木唐风古韵扑面
玉带桥凌波卧水,素白玉身如新月坠湖,桥碑“玉帶橋”篆刻遒劲。拱影涟漪交织成画,绿树垂荫掩映白栏,一桥一水尽显东方园林的婉约之美。
朱门金钉灿若星河,门楣匾额鎏金生辉。飞檐斗拱缀金铃,苍劲古木探红柱,皇家威仪与林泉野趣在此浑然交融。
组图说明:仰摄碧穹如洗,枝桠纵横织就翠网,两只飞鸟裁云而过;俯揽白花似雪,密缀叶间如银河倾落。天地生机在仰俯构图间磅礴交响。
曲桥引渡入画境,白衣客独倚阑干。远处楼阁金顶飞檐出没树梢,近处汀石静默,水天倒影共澄明,刹那定格“大隐于市”的禅意长卷。
作品名称:《春天里的陕西》
创作团队:新闻学2301班 林福望
授课教师:王鸿泽
作品简介:该组影像作品源于学生深度参与“西部网”真实命题创作项目,紧扣《春天里的陕西》这一核心主题,作品以兴庆宫为典型场景,呈现了这座历史名园在春日里的鲜活图景,定格了兴庆宫的春日之美,生动展现了陕西春天所蕴含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与时代气息。 拍摄地点:兴庆公园
PART.3
《危机传播管理》项目制教学成果
作品名称:《文化行业危机传播策略报告》
创作团队:统本网新2206班(双语)苑欣怡、王怡佳、李可欣、阮雯、景子轩、兰琪
授课教师:施露
作品简介:同学们化身文化行业“危机诊疗师”,从拆解明星舆情到破解版权迷局,绘制危机图谱、创建策略库,把课堂所学变成实战秘籍,展示出同学们对文化行业危机的全面认知与应对策略设计能力,为文化行业危机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在文化传媒学院的课堂上,学生们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危机公关公司的“专业顾问”!本学期,《危机传播管理》课程采用项目制教学,按行业分组深度实践。以“碗比锅大”小组的《文化行业危机研究与策略报告》为例,作品通过分组实战完成行业危机全案研究——从聚焦文娱领域的公司定位、成员分工,到绘制影视税收、内容违规、版权侵权等高频危机图谱,再到提炼知识产权、明星谣言等典型策略库,形成“监测-分析-应对”闭环。课程以分组项目制推动跨领域协作,结合模拟实践与真实案例,不仅锤炼学生舆情研判与策略设计能力,更凸显“学以致用”的实践价值。
PART.4
《融合新闻》项目制教学成果
作品名称:《跃动的文化符号》
创作团队:统本新闻2201班 毕俞殊 李嘉欣 方苗苗 张子怡 赵馨
授课教师:吴锦
作品简介:在诗歌的平仄韵律、盘纸的纤巧匠心、篮球的跃动激情中,深挖共通的文化基因——那份对艺术与热爱的执着坚守,对传统与技艺的薪火相传。以创新视角解构重构,将这些跨越时空、打破边界的文化元素熔铸为全新的文化符号,在当代语境下绽放多元文化的交融之美,唤醒大众对文化传承的情感共鸣,激发全社会对新兴文化符号的探索与创造热情。
作品名称:《跃动的文化符号》
创作团队:统本新闻2201班 毕俞殊 李嘉欣 方苗苗 张子怡 赵馨
授课教师:吴锦
作品简介:在诗歌的平仄韵律、盘纸的纤巧匠心、篮球的跃动激情中,深挖共通的文化基因——那份对艺术与热爱的执着坚守,对传统与技艺的薪火相传。以创新视角解构重构,将这些跨越时空、打破边界的文化元素熔铸为全新的文化符号,在当代语境下绽放多元文化的交融之美,唤醒大众对文化传承的情感共鸣,激发全社会对新兴文化符号的探索与创造热情。
作品名称:《西安人婚恋观》
创作团队:统本新闻2201班 唐思怡 王奕菲 周羿彤 李佳 汤佳
授课教师:吴锦
作品简介:西安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统婚恋 观念如“门当户对”“父母之命”等在部分人群中仍有影响。现代社会的开放与包容,使得西安的婚恋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开放相互交织。通过对西安人婚恋观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群体的婚恋需求和心理特点,为社会婚恋服务提供参考。有助于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作品名称:《欧亚·抖yin时光机——青春欧亚》
创作团队:统本新闻2201班 李思颖 许书涵 杨姿涵 殷婷婷 冯秋婷
授课教师:吴锦
作品简介:本专题是对本学期抖音视频创作的整体展示与总结,从六个页面展示不同的主题视频和数据分析。作为欧亚文化传媒学院抖音官号的内容制作与运营参与者,近期对多条视频数据的梳理,成为审视账号内容生态的重要窗口,让我们得以在播放量、互动率等数据波动中,探寻内容传播的规律与优化方向。
作品名称:《阜盛祥农业:踏上乡村振兴列车,享美好生活》
创作团队:统本新闻2202班 刘心如 毛紫嫣 张文俊 王杰宇 康鑫
授课教师:吴锦
作品简介:深入剖析阜盛祥农业“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运行机制,评估草莓产业对村经济的带动效应。页面顶部设置全屏高清风景图,内容为阜盛祥核心园区实景,形成直观的品牌视觉印象。在图片下方阐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核心要点,说明阜盛祥如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选取四大特色园区,展示技术优势、产品特色及经济社会效益。
作品名称:《文旅赋能 生态富民——陕西省商洛市太子坪村》
创作团队:统本新闻2202班 权锐 程嘉仪 张紫硕 严慧
授课教师:吴锦
作品简介:五大核心页面:首页-乡村振兴政策、新闻报道、示范项目展示;关于太子坪-历史背景、文化底蕴、VR全景;文旅赋能-农家乐、舞龙等视频及h5展示;生态富民-景区、漂流、游乐场等图文展示;建言建议-联系方式和留言表单。
作品名称:《三十而婚——当代大龄单身群体婚恋困境的破圈》
创作团队:统本新闻2202班 刘芯言 吴洋洋 唐子文 梁德静 李雪莉
授课教师:吴锦
作品简介:本专题真实呈现30+单身群体的婚恋需求与焦虑来源,如对情感陪伴、经济共担或精神契合的差异化诉求。剖析家庭催婚、职场竞争、文化偏见等外部压力如何与个体价值观(如“宁缺毋滥”“自我优先”)产生碰撞。通过采访不同单身个体及其父母、心理学专家等,分析“不婚、晚婚”的微观心理机制,探讨他们在婚恋相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沟通障碍、信任问题、家庭背景差异等。
PART.5
《新闻采访与写作》项目制教学成果
文稿:《青年“归巢”记:咖啡香、光影梦、葡萄甜》
视频:《青春归巢记》
创作团队:统本新闻2302班 向子莹小组
授课老师:呼瑶
作品简介: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作品关注到青年返乡创业就业这一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的现象。同时,观察到青年返乡创业在文化、经济等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激发了深入挖掘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故事的想法。于是,将目光聚焦在西安鄠邑区、山阳县、紫阳县杨陵区等地,选取了剪鸭村返乡青年创业、贞观传媒公司的青年创业者,以及参与紫阳茶乡文旅志愿服务和杨陵新集村葡萄种植的返乡大学生等鲜活案例,展示他们在不同领域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文稿:《让老手艺活在当下》
视频:《农民画韵 花馍新生》
创作团队:统本新闻2301班 刘舒慧小组
授课老师:呼瑶
作品简介:聚焦非遗农民画和陕西花馍这两种民间技艺,通过展现它们从传统民俗土壤,到融入现代生活的传承、创新过程,传递传统技艺“守根脉、求创新”的生存智慧,讲述文化在时代变迁中延续韧性与温度的故事,让受众感受民间智慧和创造力跨越时代的价值,唤起对传统民俗传承发展的关注与共鸣。
文稿:《莲香深处见初心——街子村的振兴力量》
视频:《腔火相传》
创作团队:统本新闻2302班 薛俊小组
授课老师:呼瑶
作品简介:选择街子村的振兴力量作为主题,通过讲述基层干部和村民的努力,展现了乡村振兴的故事,作品采访了多位典型人物,包括村副书记王小玲、村民赵大爷以及电商先行者李俊杰等,这些采访对象多元且能够很好地支撑主题。反映了交通改善、九眼莲种植复兴、三产融合等多个方面的振兴。纪实视频通过报道阿宫腔剧团讲述非遗传承的坚守,激励更多人参与到建设美好社会的行动中来。
撰文/ 新闻学专业
图片/ 新闻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