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2
浏览量:
西安城的西仓市集文创公园总带着独特的呼吸节奏:隋唐时期它是永丰官仓,明清之后演变为储粮正仓,再到近代成为四巷相环的“档子”花鸟市场;粮仓旧墙与叫卖声同在,让人一脚踏进就能嗅到城市记忆的温度。
近年来,这片古仓在 Local本地 团队“微更新、轻改造”的理念下被注入全新活力。团队保留仓房肌理与花鸟集市的自发秩序,引入展演、文创摊位与社群活动,以新社群连接、新集市文化、新场景消费重塑老街区,将其定位为“文化型商业园区”。运营策略倡导非标准商业,以低门槛参与让社区居民、青年创作者和外来游客共同生长,推动文化与商业结合形成复合型消费新场景。
正是这种真实文化商业场景与在地更新逻辑,吸引了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的关注。2025年7月1日,在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胡建波教授带领文传师生走进园区,在仓檐下听历史,在人流最密集的转角描摹消费动线。他们将非标准商业的空间治理、社群运营、品牌叙事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张力视作活素材,现场讨论如何把这些观察嵌入即将启动的项目制教学实践。
项目制学习最看重问题生成与持续迭代。以西仓市集文创公园为场域,学生将围绕空间活化、文化叙事、消费者体验、数字传播等主题,完成从田野调研、方案设计到落地的完整闭环。园区方提供真实场景与场地支持,教师团队则在方法论与资源对接上持续陪跑;课堂与市场、文化与商业在同一条时间线里交叉发酵,学生不只是观察者,更在真实需求面前成为参与者与创造者。
这样一来,知识不再停留在纸面,而是循着市集的烟火气与人情味生根发芽。西仓市集文创公园由此成为一间没有围墙的大学教室,项目制课程也在不断“参与共同生长”的过程中,刷新着高校与城市互动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