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新闻动态

成长三原色 | 网新学子破浪记:青春光谱的N次方

2025.06.18            浏览量:

6月来临,又一届学子即将远航。在告别与启程的交汇点,我们回望发现:毕业生带走荣光,在校生正在创造光芒!那些照亮欧亚的故事,从来不止于远航的毕业生们:当大一新生的懵懂撞上专业认知的颠覆,当大二学生的焦虑遭遇时间管理的挑战,当大三学子的理想碰撞行业的铁壁……且看他们如何以热爱为舟,在欧亚的浪潮中点亮下一站光芒。

 

大一:在“错误认知”里重构自我

 

杜毅凡

共青团员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2024级雷霆特别报道小组  国际青年社区学生会

校团委社团管理部干事

国际青年社区2404团支部心理委员

 

初踏校园时,眼前这个阳光男孩,怀揣着对“新媒体即技术”的浪漫想象,却被《传播学》课程狠狠“泼了冷水”。当社会热议“新闻传媒无前途”时,他也在这场舆论风暴下迷失了自我,“前途光明看不到,道路曲折走不完”,杜毅凡怎么也没想到,刚刚踏入期盼已久的大学生活,等待他的竟是无尽的迷茫与无助。

 

 

“我一度对学习与生活产生了怀疑,那个时候跟授课老师们都还不熟悉,跟同学们也才刚认识,只能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就是我的学业导师闫晋瑛老师。闫老师十分耐心地为我答疑解惑,她告诉我,别信流言,用实践走自己的路。”杜毅凡坦言,他从没想过大学里的老师会像亲人一样,给予他超越课堂的关怀与指引,这份亦师亦友亦亲的关系,也成为他大一破浪前行中最坚实的后盾。

 

 

从那以后,他扛起相机加入分院的雷霆特别报道小组,学校大小活动、艺术团都会闪现他的身影。这些活动中,杜毅凡既是报道者也是参与者,身兼数职的他也用老师教的“捕鱼哲学”悟出了生活中的取舍智慧。“他是一个经常奔波在校园各处的积极分子,一天中几乎见不到他回几次宿舍”,正如舍友评价,活力满满的他正在用双脚丈量着青春的广度。

 

学生部分获奖证书

 

至今,杜毅凡已经获得了大大小小的诸多奖项:2024年度校级五四“优秀学生干部”、2024年度国际青年社区“优秀志愿者”、四季欧亚学术竞技节优秀奖、校园新喜剧大赛二等奖……主创作品《穆萨:我在古城西安过大年》更是被陕西网《我在长安挺好的》栏目正式刊发。“以优秀为名,借探索内省,凭选择坚定”,这十五个字,正是杜毅凡大一成长轨迹的鲜活解码。当探索的广度、内省的深度与选择的锐度交汇,一个大一新生的懵懂,终锻造成破浪前行的底气与光芒。

 

大二:与焦虑共舞 “试错”中扎根

 

李涵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3

文化传媒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部长

多届“荣誉学生”“学习标兵”与“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

 

午后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落在李涵摊开的笔记本上,投下斑驳跃动的光影。光影交错间,仿佛映照着她过去一年的足迹。“大一时的我,真像一张空白的纸,”她轻抚着笔记,嘴角泛起一丝了然的笑意,“那个时候,连自己能做什么都看不清。”回望一年来充满探索的时光,她用三个词勾勒出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忙碌、探索、幸福——累是真的,但快乐也是真的。没有虚构的高光,只有一步一步踩实了的路。”

 


课堂现场

 

李涵坦言,初入大学的迷茫让她选择用行动破局:加入新媒体运营中心、尝试陶艺活动、参与学院组织的禁烟宣传与绿植领养志愿活动……这些“试探性”的尝试中,让她最难忘的是大一下学期作为队长带队“三下乡”。“在乡下的五天,每天和队员们一起,虽然累到嗓子沙哑,但当我们真正做到后,突然发现自己能扛住压力。”回想起那段“艰苦”的经历,李涵骄傲地说。

 

学生部分获奖证书

 

“荣誉学生”“学习标兵”与“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些耀眼的荣誉背后,这个永远笑呵呵的姑娘在别人看不见的时间里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谈及学习方法,她强调“课堂效率优先”,“只要你在理论课上认真听,期末整理笔记时就能省下 60%的时间。”以《传播学》为例,她会在课后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将抽象概念嫁接到生活案例之中,转化为“案例库”。这种主动“吸收+转化”的模式,让她的专业课均分一直稳居80分以上。

 

“我其实是个很容易焦虑的人。”李涵坦言,谈及未来,她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期待。如今,她正一边筹备大广赛,一边为考研蓄力。“允许自己‘焦’一点,没有什么可怕的。碰壁了,换条路走就是了。”作为“过来人”,这是李涵最想对学弟学妹说的话,也是她对未来自己的温柔期许——接纳情绪的低鸣,但脚步永远朝向光的方向。

 

大三:从“翻车现场”到燎原之火

 

马帅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2

2024年新媒体协会摄影部部长

不止民谣社宣传部部长

2024年度品牌传播部学生媒体中心优秀学生记者

2025年品牌传播部学生媒体中心主席团成员

 

见到马帅时,他正在专注地拍摄路演活动,瘦削的肩膀上稳稳扛着一台重量并不轻的相机。从进入校门至今,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这个高高瘦瘦的男孩,已经从当初那个青涩的“剪辑小白”成长为熟练操作PrAe、达芬奇的全流程创作者,从“社恐患者”摇身一变成为频繁出入各个片场的导演、摄像、团队Leader……三年磨砺,淬炼成钢,终是破茧成蝶,他正在步履不停地奔向更广阔的影像征途。

 

《欢喜生活大学》项目拍摄现场

 

现在的马帅对于自己的热爱非常坚定,可在专业入门之初,面对曾因操作失误险些毁掉全部素材的“惊魂”和行业招聘中“精通PR/PS、策划爆款”的要求,他也曾一度深深自我怀疑,“改稿到半夜的焦虑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几乎每天,我都会反问,我真适合这行吗?”万幸的是,他并没有放弃,这段大学里的“至暗时刻”成了他成长的起点,因为他知道,唯有直面问题,才能逆风翻盘。

 

大广赛期间,在导师薛芙蓉老师的鼓励与指导下,马帅带领5人小组创作微电影《零点几毫米的爱情》,经历脚本推翻、拍摄崩盘、深夜蹲守街头抓拍素材等痛苦时刻后,最终作品荣获陕西赛区微电影类一等奖和策划案类二等奖,被学院官微转发。“别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薛芙蓉老师的箴言如雷贯耳,正是在她一次次的耐心帮助下,我才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我才明白了,在热爱面前,原来所有的困难都不值一提。”

 

 

正是这些人与事,让他一步步从埋头苦干的“技术工”蜕变为懂策划、能统筹的“多面手”,也让他从此自信心满满。之后,播放量破30+的视频有他的功劳,西安万科广场3周年庆《欢喜生活大学》项目拍摄现场有他的身影,西北农林企业家联盟农高会项目也由他掌镜。在一次次真实的项目实践中,他带领团队狂揽近十项省级大奖,主创作品《一个人的长安》更是亮相大众影像节,半校学习社区×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秦岭徒步及教育论坛系列视频、《3.15街头采访,聊聊直播买货的那些日常》等作品纷纷获得了企业方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学生部分获奖证书

 

面对最佳拍摄奖、突出贡献奖等荣誉,马帅淡然一笑,“别看我现在看着很老到,我的第一个作品还被嘲笑像PPT配乐呢,所以,别怕‘烂开始’,在欧亚这片多元化的土地上,每个‘笨小孩’都能在热爱的旷野扎根!”

 

 

三个故事,一串闪亮足迹。这便是网新学子的缩影——在热爱中探索,在实干中蜕变。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瞬间,只有扎扎实实地成长。这背后,是对热爱的执着,是勇于实践的担当,更是欧亚这片土壤赋予的无限可能。望着这些自信成熟的笑脸,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精彩在此诞生!

 

撰文/《媒体融合报道》课程团队

图片/ 杜毅凡 李涵 马帅

学生/ 何旭清 韩浩杰 朱涛 高博 马帅

指导教师/ 惠静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