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7
浏览量:
当兵马俑遇上TikTok直播,当学生策划案在校园真实落地,当AIGC与人文情怀在圆桌激荡——6月13日,在设计与媒体实验中心一楼大厅,文化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以一场高能创新实践展演,交出了新媒体教育的惊艳答卷!
陕西网、其实九思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陕西中秦时代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西安欧亚学院教务处处长助理王群、文化传媒学院副院长曹小娟、院长助理彭欣、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主理人罗丽霞与近百名师生齐聚一堂,共享了一场思想与创意的盛宴。
活动伊始,文化传媒学院副院长曹小娟首先对莅临嘉宾致以热烈欢迎。她强调,文化传媒学院正式迈入项目制教学2.0时代,在深度媒介化浪潮席卷全球、场景化消费重构产业逻辑的今天,教育的本质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价值的创造与赋能。新媒体技术的价值,取决于它如何在具体语境中解决产业痛点;教育的使命,是让学生洞见技术如何服务未来行业变革;而学院的担当,则是推动新媒体生态对社会发展释放最大的价值能量。
01 硬核成果:学生实战项目惊艳亮相
#兵马俑TikTok出海记
当千年秦俑走进全球直播间,会发生哪些神奇的化学反应呢?《媒体融合报道》课程本月带领网新学子化身“兵马俑探秘主播”,将TikTok直播间直接架设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现场,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与国界的文化对话。
直播现场
项目中,学生们经历了一场高强度的“三天闭环培训”,将理论认知快速转化为实战能力。首日聚焦深度筹备,系统搜集兵马俑史实资料,精准调研目标海外用户的文化偏好与兴趣点,并据此完成直播初稿撰写;次日进入协作与预演阶段,积极与企业方、指导教师沟通,对稿件进行多轮校对打磨;同时,通过实地直播彩排,全面熟悉流程、场地环境,并精心设计直播动线。最后一天直指实战与优化,学生们根据彩排反馈进行二次撰稿,优化内容结构并融入关键产品介绍环节,完成直播分工与流程细化,最终成功执行正式直播任务。这一紧凑的闭环训练,使学生们完整经历了从文化研究、内容创作、多方协作到现场执行与反思的全流程实战。本次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数6.9K,累计点赞32.4K,直播间最高在线观看人数累计1K+。
# 企业点评
这场以直播赋能兵马俑IP的国际传播突破实践,将文化现场魅力与知识内核无损耗触达全球青年!同学们以精准的文化解码力、专业的双语制播能力,展现了先锋性跨文化传播范本。
——海外直播项目负责人绳正
陕西中秦时代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何家乐
#《我在长安挺好的》融媒故事创作
一边是文化出海,一边是温情共融。《媒体融合报道》课程还携手陕西网,将镜头对准在西安生活、学习、工作的外国人群体,深入挖掘他们在千年古都的独特体验、文化碰撞与情感归属,让世界听见“新西安人”的声音,同时展现西安作为国际化都市的包容力与吸引力。
拍摄现场
项目中,学生团队首次打破班级壁垒,组建跨专业协作小组,从团队构建到流程规范再到效率保障,真正实现了从项目小白到媒体工业化作业的系统进阶。正是这套科学协作体系,支撑着团队通过“浸入式”跟拍捕捉真实瞬间,深挖在陕外籍人士的故事,从秦腔脸谱的油彩浸染,到年货集市的烟火蒸腾;从异国主厨的长安灶台,到“新西安人”的扎根故事……这些故事里,没有宏大解说,只有鲜活个体的笑声、眼泪与惊叹,在大家“跑断腿”的跟拍、“磨破嘴”的沟通、“熬红眼”的剪辑下,每个故事最终都成为了东西方文化在长安交融的生动切片,也深刻映现了学生们独特的跨媒介叙事思维。
# 企业点评
在学生的作品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化出海的新路径,更是Z世代用共情力书写的民间外交范本——这才是国际传播该有的“年轻态”。
——陕西网记者 金佳玉
#乐虎&可比克品牌营销实战首届椒小花品牌创意营销大赛
上/ 乐虎&可比克品牌营销实战
下/ 椒小花品牌创意营销
《专业实践活动:策划与创意工作坊》课程本学期深度对接达利食品集团,围绕乐虎功能饮料与可比克薯片两款产品,定制“青春能量场”全案。学生们在深入洞察年轻消费群体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校园快闪、音乐路演、寻宝历险等8场线下创意活动,线上同步进行视频播放,构建话题矩阵,精准触达目标人群,全渠道矩阵曝光量强势突破近百万次!
面对新兴休闲零食品牌“椒小花”的市场挑战,《整合营销传播》课程带领学生团队深度调研市场与目标用户,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联动的创意活动,围绕产品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四阶段进阶”整合营销策划案,从用户洞察到线下活动,从产品周边设计到短剧拍摄,从地推时精准捕捉“课间10分钟”人流高峰到根据抖音实时数据调整视频发布时间,用极致性价比的创意和“死磕到底”的执行力,以最快速度引爆品牌声量。
活动现场
短剧拍摄现场
# 企业点评
很难相信这是学生团队的成果!他们对Z世代“功能需求+情感诉求”的双重洞察极为精准,完全来自他们对真实校园生活的体察。团队展现出的策略完整性、细节把控力和快速学习能力,远超我们对“学生项目”的预期!
——其实九思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博榕
花椒世家市场部品牌经理陈明冶
02 思想交锋:圆桌论坛激荡行业未来
随后,文化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彭欣主持了圆桌论坛,聚焦AIGC浪潮下的传媒变革、文化出海路径及未来人才培养三大议题,企业嘉宾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提供了一系列实操方案。
面对袭来的AI浪潮,几位嘉宾分别从创意总监、直播运营与视频创作三大核心视角出发,分享了前沿洞见。大家普遍认为,“在行业领域,AI技术无疑可以助力媒体突破地域局限,我们在得以获取国际洞察的同时,正从信息筛选者沦为被轰炸对象,因此创作者的甄别力已成为生存刚需。”三位嘉宾还不约而同指出:AI无法撼动人类创意主权,未来的传媒从业者一定要警惕技术依赖,AI只能是“灵感加速器”而非决策主体。
谈及行业对新媒体人才的核心诉求,嘉宾们不约而同地强调,“无论在哪个赛道,决定人才天花板的关键永远是创新能力”。陕西网记者金佳玉更是一语点破行业真相:“全流程能扛事儿、跨领域会折腾的全面型选手,永远是企业争抢的香饽饽!”同时嘉宾们也鼓励同学们“与其在课堂上模拟作战,不如扎进真实项目里滚一身泥,用实战给未来就业铺上最硬的垫脚石!”
这场持续2小时的创新盛宴,是文化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践行“以雇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生动缩影。当Z世代的创意火花遇见行业前沿的真知灼见,我们清晰看见——教育的未来,在打破边界的实践中;传媒的未来,在敢想敢为的年轻人手中!
撰文/ 惠静
图片/ 马帅 刘颖 杜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