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30
浏览量:
当行业大咖来到课堂,“少教多学”在真实课堂中诞生了更多可能。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影视作品解读》课程本学期将举办大咖映后交流系列分享,让行业真实经验成为课本知识最生动的诠释。5月28日下午,第一期活动邀请了FIRST获奖短片导演张小鲨来到现场,向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为学生们答疑解惑。
“主动迈开第一步为自己开路,而不是等待有片子能让你来拍。”
——导演 /编剧 张小鲨
张小鲨
-2018年,完成导演处女作《我儿子去了外星球》,该片入选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产业场展映单元并荣获2018爱奇艺最佳新锐导演奖,入围洛杉矶华语电影节长片主竞赛单元并获独立精神奖
-2020年,完成第二部电影作品《天才雀妈》,该片入选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产业场展映单元并荣获FIRST产业放映“爱奇艺上上座”百万大奖
-2022年,执导短片《游者多未惧》,该片荣获第16届FIRST青年电影展超短片单元“评审团特别提及”奖
01 在影片中学习 展映现场实录
观影现场
作品名称:《游者多未惧》
导演:张小鲨
一个关于外号“一把手”的武汉大叔,在新冠转阴后,再次和他的伙伴们相约去跳水的小故事。
作品名称:《夏日往事》
导演:孙时
2000年的安徽小镇上,14岁的两个少年邂逅了一位小镇姑娘。两个少年决定去碟店租碟以邀请在家看电影为名偷放“⽟女心经”,⻘春在炎炎夏⽇的汗水中燃烧流淌,也随着其中一个少年的离别而渐渐消逝。
作品名称:《天才雀妈》
导演:张小鲨
一个大妈、一个萝莉、一个loser青年三人组团参加了民间麻将竞技大赛麻光雀影中,他们扭转人生的励志之路爆笑上演。
作品名称:《我儿子去了外星球》
导演:张小鲨
农民陈立根在村口捡到一具不知真假的外星人尸体,他认为尸体跟自己失踪的儿子有关,为了找回儿子,他开始守护尸体。
02 从入门到入行 九个问题为你答疑解惑
问题一:如何入行导演?
热爱是起点,行动是桥梁
入行之路始于对电影的强烈情感需求。早年他从香港电影中获得了最初的情感滋养,继而萌发了报考电影学院的想法。尽管因信息差误读了新闻学专业,但他主动抓住课程中的拍摄机会,借助学校设备实践创作,通过系统学习与持续积累,逐步叩开了电影行业的大门。
问题二:创作中最难忘的挑战是什么?
上线差评与资金短缺:用韧性化解危机
作品上线后遭遇激烈批评、陷入舆论纠纷,曾让他备受打击;而资金短缺更是贯穿创作始终的难题。例如,在家乡拍摄承载情感的短片时,理想剧本因现场调度、资源限制等问题难以落地,焦虑过后,他选择调整方案、另辟蹊径,始终未放弃对电影的坚持。
问题三:灵感爆棚或枯竭时,如何调整状态?
灵感管理:从“筛选”到“积累”的双向法则
灵感过剩时用“排除法”筛选可行性——优先选择资源可及、技术可控的方案,从低成本短片起步,在实践中打磨创意,避免因“贪多求全”导致落地失败。灵感枯竭时回归“输入-沉淀-转化”循环。通过大量阅片、观察生活细节、体验多元情感,积累精神素材,等待量变引发质变的“灵光一现”。
问题四:演员状态不佳时,该换角还是调整指导方式?
导演的责任:先“导戏”,再“选人”
演员表现未达预期时,导演应先反思自身指导是否到位。通过与演员深度沟通角色背景、情感逻辑,甚至设计针对性地表演训练,帮助其融入角色,是导演的核心工作之一。若经反复磨合仍难突破,再结合预算考虑更换更适配的专业演员。
问题五:小成本项目如何拉投资?
用热情构建“吸引力磁场”
创作者可以专注打磨作品雏形(如完整剧本、样片片段),通过展现专业度与热忱,吸引志同道合的投资者。机会永远青睐有准备之人——持续输出优质内容,本身就是最好的“融资名片”。
问题六:成功作品会带来的创作心态变化?
自信是动力,突破是追求
商业与口碑的双重认可,不仅为创作者带来自信心的提升,更会催生“突破舒适区”的渴望。此时反而更需要保持清醒:既珍视成功带来的创作自由度,也主动挑战多元题材,避免陷入重复自我的窠臼。
问题七:首部作品失利,如何争取后续投资?
用“综合能力”打破单一评价维度
制片人看待导演时,不会仅凭一部作品的成败下结论。拍摄过程中展现的执行能力(如控场效率、资源调配)、沟通能力(如与团队、资方的协作),以及作品中隐含的潜力(如独特视角、叙事天赋),都是打动合作方的关键。即使项目失利,专业态度与成长空间,仍可能成为后续合作的敲门砖。
问题八:学生党如何快速入行?
借势网络,主动“曝光”自我
在数字时代,新人无需等待“被发现”,而是应主动创造机会:利用短视频平台、影视社区发布原创作品,积累作品集;同时精进编剧、摄影、剪辑等复合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创作者。持续输出、保持活跃,才能让行业看到你的存在。
问题九:新人导演该单干还是签约公司?
先“自我造血”,再谈“平台借力”
头部公司签约新人导演的案例极少,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开启创作:从低成本短片、广告、MV起步,组建小团队积累实战经验,用作品证明执行力。当具备成熟项目操盘能力后,再考虑与公司合作获取资源加持,实现“从0到1”的突破。
03 少教多学 从行业大咖触碰行业经验
《影视作品解读》课程将行业经验转化为课堂养分,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程摒弃单向灌输,通过学生直面行业实践者的问答互动,将课本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创作逻辑。
学生在与导演关于短片创作限制、叙事视角选择的探讨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真正实现“少教多学”——教师退居引导者,课堂成为学生与行业对话的实践场,让“如何入行”“如何突破创作瓶颈”等抽象命题,落地为可操作的经验传承。
短片是未竟长诗的草稿,是现实与幻想的连接点,是青年导演的修炼场。这一次,张小鲨导演带我们潜入短片的深海——如何以碎片窥见永恒?如何在限制中捕捉自由?答案藏在《天才雀妈》的烟火气里,在《我儿子去了外星球》的荒诞叙事中,更在《游者多未惧》每一帧的勇气叙事中。在《影视作品解读》课程中,以行业认可的影片为尺,以行业大咖与专任教师为执尺人,共同丈量影视与教育的距离,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度,以创作塑造未来。
撰文/ 陈烁 夏怡菲
图片/ 杨天硕 冯瑾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