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新闻动态

研途故事|西建大、江财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1级学子“双星上岸”

2025.06.27            浏览量:


2024年考研落幕,西安欧亚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1级双星闪耀,周心语以396分高分上岸江西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李波远则以跨考之姿跻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在陌生的领域劈开新径。


用坚持将“功利”淬炼为热爱,以规划为刃刺破学科壁垒,这两位看似殊途的追光者,却在“坚持”的命题下殊途同归。他们的故事,是坚持与规划的协奏曲,更是对“长夜尽头自有破晓”的生动注解。

 

周心语

淬火成光: 一名传播学朝圣者的破茧叙事


没有早期辛勤地耕种

就不会收获酸甜的葡萄

每一个挑灯苦战的日夜

都不会背叛你

你所要做的唯有勇敢前行

静候葡萄成熟时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1级 周心语

 

在校荣誉:

 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优秀毕业生

 学生会优秀干部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赛银奖、铜奖

校级优秀学生

优秀学生团队

学习标兵

 

 

“考研执念者”到“专业热爱者”  

 初次见面,谁都不会想到,这个眉眼温润如江南烟雨的姑娘,骨血里竟蛰伏着一场惊雷。“最初考研,只是为了敲开互联网大厂的门。”面对镜头,周心语坦言。从日常堆积如山的专业课笔记,到冲刺期反复响起的凌晨闹钟,这条“研途”,她走得踉跄却执着。压力最大的时候,她也曾像许多考研学子一样想过要放弃,但在不断地深入学习中,传播学的魅力让她着迷,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感更令她心潮澎湃。“如果没有专业记者,谁来核实信息?谁来判断谣言?”在她眼中,新闻人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真相的守护者。这份从“功利”到热爱的转变,也让她在枯燥的背诵中找到了坚持的意义。


堆积的复习册

 

2023年,张雪峰对新闻学的“锐评”引发轩然大波,但这丝毫未能动摇她考研的决心,“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专业记者挺身而出,”她以澎湃新闻记者节的宣言为盾,反驳“新闻无出路”的偏见。备考后期,她不再只为“上岸”而战,而是渴望站上更高的平台,与优秀传媒人并肩而行。

 

“孤勇闯关者”到“团队摘星人”  

 在周心语的履历中,“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省级银奖和铜奖是最亮眼的标签。谈及此事,她还给我们分享了一个鲜有人知的小故事,“大二懵懵懂懂就带领团队报名了分院跨学科创新比赛,但是一直没有指导老师,我们差点就放弃了,幸好汪子玮老师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她不仅担任了我们的项目导师,还在赛后邀请我加入了她的工作室呢。”说到此处,周心语的眼眶微微泛红,这可能正是欧亚师生间那份独特的、跨越代际的默契与温情吧。

 


部分获奖证书

 

致学弟学妹:“按部就班,自有葡萄成熟时”  

 “不要被焦虑绑架,你自有成熟的时机。”这是周心语送给学弟学妹的肺腑之言。这一路走来,她见过太多人因“躺平心态”弃考,“按部就班就是伟大”,她笑着说。“明天再学”的借口,最终只会让梦想永远停留在“明天”。无论是背一页单词,还是完善一份简历,微小的积累终会汇聚成质变的火花。

 正如葡萄成熟需要时间,理想的果实也终会在坚持中悄然落地。

 


当周心语在传播学的田野里埋首耕耘时,另一条路上,有人正以孤勇者的姿态劈开荆棘——跨考公共管理,他就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另一名2021级学子李波远。若说周心语的故事是“向内的扎根”,李波远的选择则是“向外的突围”。一个用晨昏的刻度丈量《传播学教程》,一个以博弈论的剑芒劈开经济学迷雾;一个在深耕中遇见使命,一个在拓荒里定义勇气。而连接两者的,是同样滚烫的八个字:坚持为梯,热爱作舟。

 

 

李波远

一场以经济学剑芒劈开学科迷雾的

西西弗斯远征



破茧逐光,踏浪而行,

兴趣和生活是重要的航标;

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行是孤独的,

这条路上不一定会有同行者,

但只有勇于尝试,迈出第一步,

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21级 李波远

 

在校荣誉:

 2023年高校跨学科社会创新课程联盟学生项目一等奖

2022年西安欧亚学院第四青年社区“青春献礼二十大,奋进担当新征程”主题朗诵比赛一等奖

 

01:在陌生领域开荒  

 “从网络与新媒体跨向公共管理,我的选择也曾被质疑。但只有我清楚,跨考是基于我对个人发展的清晰规划,在学科融合的趋势下,拥有多元知识才能创造无限可能。”当回忆起自己的考研决定时,这个斯文的大男孩一开口,语气中的坚定就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初识“公共管理”,李波远以为这个领域仅仅与政府行政管理、社会治理等宏观议题,甚至是领导人才培养有关。但深入了解后他才发现,公共管理的研究方向非常细致,融合了政治学、经济学、财政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短期从零掌握经济学模型,让他压力如山。面对这些陌生的专业课,他也曾自我怀疑过,然而,正是那个由兴趣燃起的火种,一次次灼穿了他自我怀疑的迷雾。

 

跨考不是逃避,而是规划的勇气  

 大二暑假起,李波远就将备考分为基础、强化、冲刺三阶段——教材打基础,网课补短板,真题练实战。备考中,他独创“角色模拟法”——想象自己是政府领导,用管理学理论解决实际案例,让抽象知识鲜活起来。每天12小时坚持不断的高强度学习,最终换来总分第三的逆袭,这一步步走来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面对这份成果,他笑言,“运气是努力的馈赠。”

 

 致后来者:“逼自己一把,不留遗憾”  

 “跨考路上,自我怀疑是常态,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李波远说,背专业课时,他就总想象自己是在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有一天一定会顿悟:石头滚落的瞬间,山体已被凿出了新的纹路——正如那些“背了又忘”的知识,早就在他大脑里刻下了沟壑。

 


即将与四年大学时光说再见,奔赴下一场山海。提到给像自己一样的后来者留句话时,他说,“一旦锁定目标,就全力以赴。即使孤独,也要迈出第一步。逼自己一把,不论结果如何都不留遗憾。跨考者的路,从来不是直线。但请你们和我一样相信,每个自我怀疑的折点,都是蓄力的弯道!”

 

周心语的“按部就班”与李波远的“规划勇气”,看似殊途,实则同归——前者是向内的深耕,后者是向外的拓荒,但它们最终都在坚持的土壤里,结出了理想的果实。坚持从不为谁许诺捷径,它只是将泪与汗锻造成梯,让仰望星空的人,亲手摘下属于自己的月亮;它只会在不同的土地上,燃成不同的春天。


撰文/ 《媒体融合报道》课程团队

学生/ 刘荣荣 陶旭羽 王泽宇 徐鑫

指导教师/ 惠静

图片/ 周心语 李波远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