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8
浏览量:
大学是由相同的理念或理想,而非行政力量所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
——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
2024年6月22日,聚焦“传媒与艺术研究新视野”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工作坊在设计与媒体实验中心一楼大厅开展。此次活动由科研处、文化传媒学院与艾德艺术设计学院联合主办,协同各位老师探讨传媒研究的方法及应用,以进一步推动教与学的融合性发展、提升教学适应性创新能力。
本次学术工作坊邀请来自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教授兼助理院长孙瑱、副教授兼学院国际交流委员会主任刘鹏与助理教授彭堃,我校副校长孙建荣教授作为嘉宾与老师们一起参与并讨论。
量化研究作为一种系统的、客观的研究方法,通过数值数据来描述现象、测试假设和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主要有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三种方法,具有较强的精确性和普适性。但量化研究因其通常关注数据和统计结果,可能忽视现象的复杂性和背景,所以其“冷淡性”不可忽视。
质性研究方法则是一种通过非数值数据来理解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它关注人们的经验、观点和行为,以探索和解释现象的复杂性和深层次意义,而“质性研究”的人文性、主观性会对研究的社会价值认同形成一定影响。沙龙围绕“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这两个对象展开,分析两者的优势和劣势,剖析文章形成背后的真正原因,引领教师们突破“空心”阶段性认同怪圈与树立创新探索的价值观,以兴趣、经验开发“科研”与“教学”的更多可能性。
做学术研究需要有信念感
研究是寻求真理的过程。在自然科学中,创立方法,研究某种重要的实验条件,往往要比发现个别事实更有价值。孙瑱教授立足研究方法的发展及流变,将科学研究方法作为此次分享重点。她表示研究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至关重要。在研究方法论之前,我们要认识到,科学研究和日常研究的不同,前者是基于理论,后者是基于想法、想象。方法论是关于思考的思考,用于解决问题。科学研究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巨大,教师在做研究时,更需要有信念感,有服务整个学术共同体的认识。
除了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外,定量研究还要求研究者具备熟练运用数据工具的能力。彭堃老师在讲座中,详细介绍了定量研究中所需使用的数据工具,并展示了如何在实际研究中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数据工具,进行数据清洗、统计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全过程。帮助参与教师对研究方法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应用这些工具,从而提升研究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艺术视野中的研究方法
在艺术领域,研究方法的运用不仅是为了提供理论支持,更是为了揭示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深层次意义。混合研究方法将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利用两者的优势,为艺术领域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可能性。定性方法提供深度理解,捕捉艺术创作和体验中的细腻情感与主观意义;定量方法则通过广泛验证,提供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的结论。通过这种方法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析艺术现象,为艺术创作、教育和市场分析等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刘鹏教授表示,运用研究方法在艺术领域深耕不仅帮助创作者理解和解释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意义,还能通过艺术作品本身来传播和展示研究成果,激发观众的多样解读,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影响力。
结语
本次“传媒与艺术研究新视野”跨学科研究方法工作坊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传媒艺术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和实践指导,也为各院系的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这次工作坊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交流,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一次灵感的激发,一次信念的凝聚。
科研工作是一个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过程,需要大量阅读积累,关注前沿科技,不断更新和探索新知识,守住宁静才能出成绩。尽管这是一条充满挑战且漫长的路,但正是因为对教育的热爱,对科学研究的信念感,科学研究之路才会一路生花。
撰文/ 李诗晚 张雨萱
曾扬越 陈俊羲
图片/ 魏江蓝 盛媛媛 龚思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