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0
浏览量:
在传媒生态格局日新月异的当下,作为新闻传播学类的学生应该具备“一专多能”的跨媒介应用能力以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媒介环境。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开设的《媒体融合报道》课程,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路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课程通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树立科学创新的思维方式和传播观念,把握媒体融合时代信息生产的特点,使学生达成对媒体融合采写、编评、播发、营销等业务方面的传播策划能力。同时结合媒体融合传播特点和聚合性的表达优势,最终培养具备“四全媒体”人才素质、职业敏感和专业能力的全媒体人才。
《媒体融合报道》课程在前期通过校企共建模式,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媒体实践能力锻炼与提升的基础。本学期,为了持续发挥校企共建课程在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媒体融合报道》课程团队在前期校企共建课程的良好合作基础上,于2022年4月12日下午,邀请“陕西广电融媒体(台)都市生活中心服务开发事业部主任”何磊老师为2020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全体学生开展了一场关于专业媒体机构如何在民生类新闻节目挖掘新闻选题,服务当地居民,实现新闻报道的社会服务价值的专题讲座。
何磊老师以《为“鸡毛”而战——民生帮忙类新闻如何帮好忙》为主题,围绕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历史发展、社会价值等内容娓娓道来新闻从业者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民生帮忙节目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应该如何做取舍。当“满足大众还是满足个体”“生命关注还是新闻猎奇”“追求结果还是追求过程”“短时作秀还是长期服务”这四个问题被重新提起时,何磊老师也态度鲜明地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人性与人文关怀始终要大于职业属性。”当何磊老师与学生们共同探讨民生类新闻节目在变动与不确定性的当代社会如何获得更高的传播价值时,为学生们分享了生动的新闻采访故事,最终得出“当媒体传播的行为成本够低,且善意成就显著,社会的反馈就会更加积极,大众舆论就会广泛关注”这一行业洞察。在谈及民生类新闻节目应该追求结果还是追求过程时,何磊老师为学生们详细阐释了“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情节化”的叙事方法与策略,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如何在真实客观还原新闻事实时合理地利用故事化的叙事策略。
在精彩生动的行业案例分享之后,何磊老师邀请同学们共同参与一档即将在陕西广电融媒体平台开播的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并表示未来也将有机会在融媒体平台展播优秀的学生作品,给大家一个充分锻炼自己综合业务能力与成果展示的平台。
学生在本次讲座的反馈留言互动中提到,通过本次讲座学习到了一个记者应该有的职业素养,如何报道民生事件,以及在新媒体环境下融合报道的流程和要素;明白了民生帮忙类的新闻的取舍,帮忙形态的创造,帮忙节目公益品牌的塑造;意识到媒体不是审判人,我们要知道自己的身份与新闻报道中的理性等。
围绕本地民生类新闻节目的传播目标,独立完成从选题策划、采访拍摄、后期剪辑、平台发布的跨媒介报道的综合应用过程,将更加全面地帮助学生巩固课程学习的阶段性收获,也将更加清晰地帮助教师获得学生学习的效果反馈,持续沉淀师生共创媒体融合实践的成果,持续推进校企共建系列活动及项目的开展,以更好地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
供稿/ 网络与新媒体教研室
图片/ 网络与新媒体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