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0
浏览量:
“信息超载,知识失能”,《新闻大学》于2022年第八卷卷首语中提出一个深切的视角,“时下,信息失序繁衍与知识确定性之间出现了严重失衡,信息密集出场,知识黯然隐身……人们踏遍千山,却未总结任何经验。人们纵览万物,却未形成任何洞见。”
信息随处可见、随手可得,而“深刻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平缓而漫长的过程”。身处大数据、网络社会,面对信息瀚海,阅读仍充当着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正如多年前弗兰西斯·培根论断的那样,“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我们整理、筛选了2022年度来自于国内外代表性文化阅读平台的年度书目,豆瓣年度书单、理想国精选合集、湛庐最新观察趋向,以及Goodreads、纽约时报年度佳作,以阅读为坐标,每一本书都是一张“知识地图”,这些正深刻观察着时代的、不同角度的“眼睛”,将呈现出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跟随文传年度书单述评,寻找属于你的知识地图!
#PART1
豆瓣年度图书TOP10
一年将尽时,豆瓣读书发布年度榜单。今年年度榜单的主题为“极限与可能”,来自于“年度图书榜”前两本的书名《始于极限》和《可能性的艺术》,豆瓣读书运营负责人称,“这两个关键词既领衔和统摄了整个榜单,也是对现实的呼应和观照。”
今年的年度榜单分为年度图书、文学、诗歌、社会·纪实、科学·新知、艺术·设计等多个类别,涵盖200余本书籍作品。其中,2022年度图书TOP10由用户在平台上打出的评分评价等汇集收录,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几年关于女性意识的讨论与思考逐渐上升,社会对女性意识的关注度变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碰撞,纵览豆瓣年度图书,十本中有六本关注女性视角,书写并思索了女性处境。
TOP 1《始于极限》
女性主义先驱上野千鹤子与人气作家铃木凉美在长达一年的通信中,围绕恋爱与性、婚姻、工作、独立、自由等12大主题展示女性的愤怒与困境。
TOP 2《可能性的艺术》
作者在民主问责和国家能力两个政治比较的核心维度下,建立起观察的参照系,将不同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纳入比较的视野,去分析我们的时代背景和全球化进程,讨论不同国家的政治转型与国家能力,以及文化和经济对政治变迁的影响。我们将以俯瞰的视角,定位现实,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
TOP 3《足利女童连续失踪案件》
1979年到1990年,发生了四起女童失踪案,栃木县警方逮捕凶手并召开记者见面会,宣布连环杀童案已全面告破时,女童失踪案再次出现……该书直击儿童诱拐、女性安全、冤案误判、受害者有罪论、侦查黑幕、媒体报道争议等社会痛点议题,成为一次撼动日本的调查报道。
TOP 4《如雪如山》
这是以女性视角讲述女性生存故事的隐喻。作者张天翼以敏感善察的心思和细腻锋利的笔触,通过七位女性主人公的人生断面,梳理出名为“lili”的女性成长史:是春运火车上的恬静女学生立立,是在医院中与你擦肩而过怀抱婴儿、正为产后抑郁症所苦的俪俪,还可能是住你家隔壁已经步入老年的失独母亲丽丽……她们的负累与挣扎,以一种透彻、浓烈的贯穿抵达了生存的真实。
TOP 5《我本芬芳》
在讲完了母亲和乡亲的故事后,杨本芬又将目光转向婚姻,坦诚地展现女性在亲密关系当中的疼痛与挣扎 ,不甘与重生。本书也将为身陷困顿中的你我她带来慰藉与启发:未来的人生是委屈求全还是勇敢前行?是忍辱负重还是活出自我?
TOP 6《看不见的女性》
世界对女性的忽视或威胁,存在于每一次凝视,每一个工作日,存在于你我生活的每一处隐秘角落。从公共交通到政府决策,从工作场所到医院手术,在大量“性别中立”的规则背后,男性往往被视为默认选项,女性则被视而不见。这本书没有咆哮,只有事实和数字。
TOP 7《必有人重写爱情》
“一诗一文”的编排,如同中国诗话传统之传续。从“暴风雨的记忆”到“词的流亡”到“大地之书”,三辑诗文作品完整展现诗人自童年至今的人生行旅,映照二十世纪下半叶激荡的时代风景。北岛的散文简净有妙趣,书中亦有多幅北岛的绘画与摄影作品,这是他在文字之外找寻到的另一种语言。
TOP 8《应得的权利》
《应得的权利》是康奈尔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凯特·曼恩的振聋发聩之作。在本书中,她融合女性主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犀利地剖析了近些年来引起高度关注的社会事件,案例涉及医疗系统、家务劳动、性暴力、公共事务等多方面,揭示了自由平等表象之下,处处可见的性别不正义现象。
TOP 9《漫长的余生》
罗新教授利用墓志等史料讲述了北魏宫女王钟儿漫长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并以她的眼睛去看她身处其中的时代,将历史还原为每一个具体的人。
TOP 10《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本书收录了五则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短篇小说,文本模糊了历史、回忆录、散文和小说的边界,创作出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主要讲述了“毒气战”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黑洞理论”的提出者卡尔·史瓦西、得了肺结核的埃尔温·薛定谔以及天才物理学家沃纳·海森堡等一大批科学巨匠,是如何像普罗米修斯一样为人类取火的。
#PART2
理想国年度精选图书
“理想国”,近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前瞻性的文化品牌之一。在许多读者心中理想国译丛是其代表作品,书本封面上的“M”取自Mirror,有读者曾评说,译丛的每一个M都是一面镜子,照出独立思考的自己,也照出当下的中国。理想国出版书系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历史和艺术方向。今年豆瓣2022年度读书榜单中同样有理想国出品的16本书籍,除过《可能性的艺术》和《必有人重写爱情》入选年度图书TOP10之外,亦有十余本佳作探讨了不同维度下的时代人文风貌。
TOP 1《故事便利店》
我们每个人生命中,一定都有某些神秘的、难以言喻又百感交集的时刻,在《故事便利店》中,骆以军以丰饶的感受力与奇诡的想象,弥合现实与虚拟的边界,用一个个故事斑斓多姿的丰富切面,还原故事原本的魅力。
TOP 2《木心遗稿》
此次《木心遗稿》由木心晚年的青年朋友匡文承担录入工作,结合他的笔记和遗作展现一个“更真实的木心”。
TOP 3《罗马日记》
《罗马日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裘帕·拉希莉用意大利语书写的最新随笔集,一共二十三篇文章,记录了她学习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寻找一种“新的声音”的漫长过程。这不是一本枯燥的语言学习笔记,而是一位小说家开拓新领域的心灵启示录。
TOP 4《感性·理性·自我认知》
陈嘉映老师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回应“人应该如何生活?”哲学作为一项科学事业,不同于数学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它不是关切某个特殊领域的独特存在,而是关切成真性本身:人类的交往、人类为揭示事物的存在方式而付出的努力,以及人类遵循事物的本性而活动的能力;最终,它关切如其向我们显现其自身的存在。而这是我们精神生活中反复出现的意义。
TOP 5《破碎的生活》
描述了普通人视角下的20世纪德国。既有参与前线战争的士兵,也有在后方挨过萧条岁月的女性;有种族清洗的加害者,也有纳粹暴行的受害者。透过对德国民族身份的重新审视,本书试图回答:为何如此多人支持了希特勒的战争与纳粹的残暴,他们最终又如何与种族主义和独裁政权切割并重新拥抱人权,从军事侵略者变为欧洲的民主支柱。
TOP 6《中亚行纪》
埃丽卡·法特兰,挪威记者、作家以及社会人类学家。作者穿越土库曼斯坦这个多数世人被禁止进入的国家,前往哈萨克斯坦巨大而荒凉的核爆试验地,在干涸的咸海岸边遇到中国的捕虾人,还遇见自二百年前在吉尔吉斯斯坦平原上生活的德国门诺派教徒。她背包走遍了每个共和国的角落,将这五个中亚国家现在和过去的历史、文化和地理风貌完整介绍给读者,并特别关注每个国家女性生存的现状。《中亚行纪》是一部“穿越中亚的奥德赛”,一位青年人类学家的探索之旅。
TOP 7《刀锋人生》
一次诡异的运动事故,冥冥中将韦斯塔比塑造成了全球最卓越的心外科医生之一。“我从打蔫的紫罗兰,变成了无拘无束、胆大自负的混蛋。我变得对压力免疫,成了习惯性的冒险者,始终渴求着刺激,像一块磁铁似的,把高风险病例吸到身边,并陶醉在和死神的竞赛之中。”透过韦斯塔比的心路剖白,读者将看到一场场生命的冒险,一次次爱的悲欢,以及现代心外科那扣人心弦的全部故事——“它们正是在我这一生中渐渐铺陈开的,能够参与其中,我很自豪。”
TOP 8《豹迹》
他是国际知名的美术史家,在艺术研究领域举足轻重,同时他也是当代重要的艺术评论者,某种程度上说是他开启了中国美术史的写作,再者,他也是一位重要的策展人,木心的第一个展览就是由他策展,而“80年代那一批中国画家,也是经由他的策展搭桥,建立起与西方学界和公众的“会面”。本书是巫鸿先生对76载个人历史的首部追忆。他突破一般回忆录式的写作,呈现给读者的既不是真实的往昔本身,也不是小说式的全然虚构,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经验重构与想象,一种更为自由和开放的“记忆写作”。
TOP 9《演奏之外》
这是一部青年钢琴演奏家张昊辰写在“演奏之外”的音乐哲学随笔。在古典音乐与大众审美存在距离的今天,作者试图讲述的是自己心目中鲜活而又深刻、细腻而又广阔的属于古典音乐的完美世界。从古典音乐与哲学、美学、历史、社会的关系,到在音乐史上留下重要印迹的作曲家们的艺术人生,再到作者本人在与钢琴对话的生涯中感知到的共鸣和张力,书中的随笔思考看似断章,实际上连贯地呈现了既是青年也是钢琴演奏家的张昊辰对古典音乐和演奏舞台的理解、热爱、依恋与期待。
TOP 10《寻找与失落》
《寻获与失落》收录了十三部中篇,是厄休拉·勒古恩质量最高的一部合集,这些故事既有长篇小说的恢弘,又有短篇小说的轻盈,其中的科幻元素更是增添了神秘色彩。这十三部中篇的设定覆盖了包括“海恩宇宙”“地海传奇”在内的多个世界观,与勒古恩的长篇小说作品遥相呼应,但每篇小说的人物和情节展开又是独立的,由此可纵览勒古恩整个写作生涯的世界图景。
TOP 11《技术大全》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Stanisław Lem),波兰国宝级作家。《技术大全》是对阿奎那《神学大全》的戏仿和回应,出版于1964年,涉及演化生物学、物理学、信息学、热力学、控制论等方面的内容,呈现了各种突破带来的深远影响,如克劳德·香农对信息理论的发展,艾伦·图灵在计算方面的成果,以及约翰·冯·诺伊曼对博弈论的探索等等,讨论了演化、宇宙、社会、现实、人工智能、创造世界等深刻的问题。出版后便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讨论。
TOP 12《运气的诱饵》
凭借近二十年的深入田野工作和人类学家的辛辣眼光,作者一层层地呈现了博彩行业、赌博者个体和现代社会基本理念的全景:赌博业为不断盈利并掌控消费者,精益求精地研究方方面面细节;机器算法、道路形制、室内灯光、屏幕角度、取款手段、会员追踪技术乃至急救措施;背负着生活压力、身心病痛、情感变故的赌博者,如何一步步深陷赌博机营造的迷幻境地不可自拔……
#PART3
湛庐·最值得读的5本书
趋势洞见篇
以成为“世界级的阅读创新引领者”为发展理念,“湛庐文化”始终认为将世界级的、全球化的好内容呈现给读者尤为重要。年末之时,湛庐推出年度书籍盘点,分为趋势洞见篇、金融投资篇、商业管理篇、个人成长篇、心理社科篇、教养生活篇以及青少年系列7个篇章,共计35本作品。不同的类目带你从更宽广的时空尺度洞察人和世界的关系,重新思考自己。面对当下世界新技术新发展,哪些新科技、新趋势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该如何从容面对智能时代的到来?趋势洞见篇的5本佳作,邀你一同畅想人类文明的未来。
TOP 1《元宇宙改变一切》
元宇宙商业之父马修·鲍尔开创之作,一本书讲透关于元宇宙的所有问题,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什么时候到来?如何真正构建元宇宙?以及元宇宙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与思维方式?为我们开启元宇宙未来提供启蒙指南与行动路线图。
TOP 2《千脑智能》
比尔·盖茨年度书单重磅推荐。移动计算先驱杰夫·霍金斯首提“干脑智能”理论,革命性地提出了关于大脑学习与思考的新观点,颠覆性地揭示创造通用人工智能的全新可能。
TOP 3《锻炼》
破解关于锻炼的12个谬误,原来锻炼不是人类的本能。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家丹尼尔·利伯曼从人类学和进化学的角度探讨人类的身体,科学解答我们该如何正确地使用身体。
TOP 4《进化的偶然》
偶然性是如何塑造这个世界和人类自身的?在《进化的偶然》一书中,进化生物学家肖恩·卡罗尔从古生物学、地质学、进化生物学、基因科学等众多领域的全新发现入手,结合宏大至小行星撞击地球,微小至基因突变的众多妙趣横生的实证,向你展示“偶然”的强大造物之力。
TOP 5《未来史记》
中国科幻代表作家、七届银河奖得主、全球华语星云奖金奖作家江波顶峰力作!当人工智能不断进化,人类文明将何去何从?9个关于人工智能的故事,在机器与人的史诗中涌现密集的思想冲击,重塑我们对现实和未来的认知。
#PART4
Goodreads
年度图书榜单•读者选择奖
Goodreads是全球最大的在线读书社区,拥有22亿条书籍条目、7700余万篇书评和超过1.4亿会员,被国内的网友称为“美国豆瓣”。2022年12月,美国书评网站Goodreads公布了第14届年度读者选择奖的获奖书单。这是目前唯一由读者决定的主要书籍奖,据官网显示,今年投票人数达 570万人,选出了涵盖从小说到青少年读物共17个类别的本年度最佳图书。
A 最佳虚构类小说
《Tomorrow,and Tomorrow,
and Tomorrow》
这是一个不同以往的爱情故事,讲述了两个曾经疏远的童年密友,成年后重聚,共同制作电子游戏,在数字世界中找到了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的亲密感。小说探讨了生活、爱情、成名、失败,审视了身份、缺失、失败与救赎的各种可能性,最重要的是,我们对联结的需求:被爱和爱。本书被选为亚马逊图书编辑的年度最佳图书。
B 最佳悬疑惊悚小说
《The Maid》
《纽约时报》畅销书第一名,是加拿大资深出版人Nita Prose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酒店女仆》是一部类似于《线索》的锁室谜案,它将舒适的神秘、黑暗喜剧和惊悚片与迷人的侦探氛围结合在一起,讲述了一桩发生在五星大酒店的谋杀案件。这也是一次心灵的温暖之旅,它探索了与他人相同但又完全不同的含义,并揭示了所有的谜团都可以通过与人类心灵的联系来解决。
C 最佳历史虚构类小说
《Carrie Soto is Back》
这是 Taylor Jenkins Reid 再次在“历史小说”类别问鼎,去年她凭借作品《马里布的崛起》(Malibu Rising)获得了 Goodreads 2021年度最佳历史小说奖 。本书讲述了一位传奇运动员试图复出的故事。Carrie Soto 是前网球冠军,退役时已夺得了20个大满贯。但退役六年后,Carrie 看着自己的纪录被一位名叫 Nicki Chan 的选手夺走,于是37岁的 Carrie 决定重返赛场……
D 最佳奇幻小说
《House of Sky and Breath》
Sarah J. Maas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著有《荆棘玫瑰法庭》《玻璃王座》《新月城》等脍炙人口系列图书。值得一提的是,这是 Sarah J. Maas 连续三年获得 Goodreads 网站读者选择奖最佳奇幻TOP1。《天空与呼吸之家》是受欢迎的新月城系列的最新作品。Maas 编织了一个迷人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即将爆炸的世界,以及那些将不惜一切代价拯救它的人们。
E 最佳非虚构类图书
《Atlas of the Heart》
作家兼研究员Brené Brown试图用这个富有创造性的非虚构项目来描绘人类的内心,探索构成真正有意义的生活的87种情感和经历。Brown的作品涉及多个学科,她对科学和叙事的娴熟使她多年来一直处于文化对话的中心。
#PART5
《纽约时报》年度十大好书
2022年是《纽约时报》“书评”栏目第126周年,也是栏目公布年度十大好书的第18年,11月,《纽约时报》年度十佳好书正式发布。这份榜单综合了作品价值、社会性、市场表现等多重因素,也成为国内版权引进的一个“风向标”。今年的十本书仍然依照惯例,虚构和非虚构各占一半,评选对象是在美国发行的英文著作。有科幻般的Web技术下,集体意识与数字遗产存在的分歧;狄更斯与美国之间碰撞出的火花;女性作家思想隐私下的虚构阅读自传;亚裔在无法融入的社会文化中,穿越世界寻找意义和归属感的成长回忆录。今年,有超过半数的作品都在直接或间接地讨论关于个人记忆和人们的日常情感世界。
A 虚构类图书
《The Candy House》
该书讲述的是科技巨擘布顿10年内研发出了一个无意识平台,我们的欲望、我们的记忆,也都在其内。书名“糖果屋”取自对诱惑的反复隐喻:娱乐和怀旧的诱惑。本书也是人类对于联系、家庭、隐私和爱的渴望的坚韧和超越的动人见证。
《Checkout 19》
这是一个在伦敦郊外的工人阶级小镇,一位年轻女子爱上语言的故事——这是一封写给书的情书,也是对书的一个论证。主人公总能意识到自己想法的古怪和特殊性……她试图逃离熟悉的事物,因为她知道自己非常容易被这些东西所暗示。越来越多的书籍,她在其中迷失了——也找到了自己。通过叙述者思想的隐私,揭示了小说中也是作家的她崇拜的“书面文字的力量”。
《Demon Copperhead》
小说以当代阿巴拉契亚(Appalachia)为背景,重述了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作者写到了童年贫困、鸦片成瘾和农村剥削等问题,更大的主题是艺术家的意识是如何形成的。跟狄更斯一样,Kingsolver的书也体现出政治性,以及其他广泛的描写范围。
《The Furrows》
小说《皱纹》的叙述者在她12岁时失去了哥哥,成长过程中她不断遇到与他相似的男人,她跟其中一位建立了亲密关系,那个人同样也为过去所困扰。这本书层次丰富,探讨了悲伤的本质,以及悲伤如何延长或压缩时间,重塑记忆,让我们梦想出另一种现实。叙述者说,“我不想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我想告诉你感觉如何。”
《Trust》
本书揭露了20世纪初美国一笔财富的秘密,详细描写了一位纽约金融家的迅速崛起,以及他妻子高深莫测的才能。小说的四个章节分别以不同的角度讲述所谓的「真相」,从读者未曾预料的方向重新叙事,同时向亨利·詹姆斯、博尔赫斯等文学大师致敬。我们该相信事件的哪一个版本?作者挖掘了资本主义背后的运作机制,以及所谓的历史伟人背后的无名之辈。
B 非虚构类图书
《An Immense World》
作者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曾因报道COVID-19流行病获普利策解释性报道奖。他用大量关于动物的冷知识推动该书迈向其深刻的结论:这个广阔的世界应该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是多么渺小,我们每个人都只抓住了现实的一小部分。
《Stay True:A Memoir》
这是一部关于友情、悲伤和自我寻找的故事,以及如何通过艺术找到慰藉。作者是《纽约客》的撰稿人,回忆录从90年代中期他在伯克利的日子讲起。他爱好音乐,结识了一个日裔美国人 Ken,作者和Ken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亚裔,无论他们怎样试图融入,美国文化似乎都没有适合他们的地方。但他们成为了朋友,他们在深夜抽烟谈话、沿着加州海岸长途驾驶,两个年轻人在共同的语境中相互支撑,沿着一个无形的框伸展和成长。
《Strangers to Ourselves》
作者自6岁起被诊断为患厌食症,这种个人经历使她敏感地关注到,故事可以如何阐明或扭曲一个人的经历。然而这不是一本反精神病学的书,作者所做的是为同理心和不确定性保留空间,去探索故事的多样性,而不是急于去解释它们。
《Under the Skin》
Linda Villarosa 是一位记者,她通过历史案例和独立报道,追溯了奴隶制的遗留对黑人健康的影响:生殖、环境、精神,等等。这部非虚构从作者自己对一些结构性不平等的觉醒开始,结合持续攀升的黑人孕妇死亡率、心脏病和高血压的增多,证明了医疗保健系统中的种族主义。
《We Don’t Know Ourselves》
O’Toole 是一位高产的随笔作家和评论家,他把这部作品的叙事称为“现代爱尔兰的个人历史”。本书记录了六十年的爱尔兰历程中他的个人生活,既描绘了一个国家的急剧变化,也是一部幽默、感情丰沛的个人自传。书的副标题是“现代爱尔兰的个人历史”。事实上,它不是回忆录,也不是绝对的历史,也不完全是个人的反思或者黄昏暮年的信条。而是所有这些东西的组合。
书单的力量在于开放,将时代关切的议题开放给每一位阅读者,如光芒所至处,投注着属于世间百态的种种观察。
岁末之际,文传年度借阅榜单如约而至(榜单根据2022年西安欧亚学院图书馆借阅次数排名),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每一位文传小伙伴能够循着自己的兴趣,在阅读的海洋里自由探索,航向充满未知的远方。我们亦期翼更多的可能性:当你翻开一本书时,希望它带给你的,是对每一个崭新明天的期待。
恭喜以上以书为伴top10的文传学子,我们为这几位同学准备了欧亚2023定制年历!请各位于2月22日-2月24日期间携学生卡至教学南区A-405领取礼品哦~
资料来源:排名引自豆瓣、理想国、湛庐、goodreads、《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