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新闻动态

现在是过去的未来:一场“非遗+青春”的美丽邂逅

2021.10.25            浏览量:

恩格斯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及其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社会或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民族精神的承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冯骥才说:文化从来不是流水线能够打造出来的,文化要靠时间和心灵悉心酿造,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转化创新,使其融入当下、服务当今,才能永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西安欧亚学院数字出版专业2021年专业实践活动以YOUNG非遗为主题。整个项目分为四期,1015日下午,YOUNG非遗活动第一期初识非遗在西安欧亚学院教学南工坊西翼大厅举办。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传承人胡新民老师与乐知传承项目创始人雷婵睿分别作为两场讲座的主讲嘉宾,同时配合乐知扎染——非遗课程体验非遗里的文创奥秘——泥塑体验两个工作坊,让同学们有机会近距离聆听非遗传承人与创新实践者的丰富经验、亲身感受非遗技艺,体验非遗经久不衰的魅力。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传承人、凤翔泥塑第六代薪火传承人,胡新民老师从凤翔泥塑产生背景、历史的孕育与造就、历史与民俗文化的交融、凤翔泥塑的神韵与凤翔泥塑的未来五个方面为同学们解读了凤翔泥塑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前景。

 

凤翔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发展和积淀、饱含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西部民族传统文化纯朴的审美品格与特征,在全国众多的民间泥塑艺术中独树一帜。

 

胡老师指出凤翔泥塑与历史上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等方面的图腾文化非常接近,以花鸟鱼虫、祥鸟瑞兽为主的意象造型是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的遗存,其造型风格和寓意取向等方面反映出图腾时代传承于今的民间文化特点。





在造型上凤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其造型主要包括座虎、挂虎、五毒、卧牛、十二属相、豆豆鼓、鹿羔、鹦鹉等玩具类,八仙、三国、西游记等神话民俗类。造型稚拙夸张,色彩鲜艳,在饱满的体积中孕育和积蓄着勃勃生机,深受人们喜爱。

讲座的最后,胡老师现场创作了他自创的泥塑画,为同学们亲身示范非遗之美,将现场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慢慢接触凤翔泥塑,在春晚的舞台上我们也能看到泥塑的身影,胡新明老师告诉我们,只有将泥塑与年轻人的审美结合起来更好的去发展这门工艺,才能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走的更远。

 

 

 

 

来自山西师范大学乐知传承项目的创始人雷婵睿同学根据自身经历讲述了她与非遗之间种种曲折而又精彩的故事,将现场师生带进了她的非遗+steam课程

 

为保护非遗,她的团队去文博会调研,拜访非遗传承人,尝试着做文创,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他们最终找到了一条全新的非遗+steam课程开发思路,依托STEAM+PBL教育理念,将本土的非遗文化设计steam课程,之后通过不断的尝试实践最终发展成为适合中国儿童的综合实践类校本课程。

 

以视频课+教材包形式走入市场,为城市艺术类机构以及中小学学生提供以非遗主题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会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蕴含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与动手能力。

 




 

 

 

 

讲座之后,两场备受学生们期待的工作坊热火开启。非遗里的文创奥秘——泥塑工作坊由来自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常安琪老师指导。常老师通过凤翔泥塑的概述、艺术特征以及凤翔泥塑的制作过程,以及相关的文创案例,让大家了解如何提取非遗元素进行文创设计。

 

工作坊现场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泥塑白胚、未上色挂片脸谱以及半成品泥玩具进行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白胚捏出了很多惟妙惟肖的造型,比如小动物的、卡通人物、表情包;还利用手中的颜料给挂片脸谱以及半成品泥玩具上色,每个人的作品都生动有趣。

 

 


 

 

 

扎染工作坊由同样来自山西师范大学乐知传承项目的另一位创始人周韵同学进行指导。扎染工作坊提供材料包特别丰富,包含白布、T恤、帆布包、扇子、画布框以及流苏饰品等小配饰。

 

大家听着周韵同学分享讲解扎染的原理和步骤都非常兴奋,迫不及待要动手尝试,但是刚开始就问题百出:水的颜色怎么不对啊?说好的渐变效果呢怎么全蓝了?……颜色调好后快速的染色又让大家慌了手脚,捆绑的预期和最终呈现的效果相去甚远。扎染最重要的就是颜料的配比和捆绑的方式,因为不同的颜料和捆绑方式决定了扎染最终呈现的颜色和花纹样式。

 

经过几次尝试,大家慢慢get了扎染技能,各组同学开始脑洞大开,疯狂投入创作,立体画、扇子、围巾,衣服,帆布包,冲洗出一件又一件形式各样的作品。同学们妙趣横生的创意和想法为扎染注入了无限的可能性,最后各个小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通过一场走秀,为扎染工作坊画上完美ending






随着科技的进步,非遗正以另一种方式焕发生机。近几年随着国潮热兴起,越来越多年轻人用非遗+科技的形式向世界展现非遗的多彩之美,也让我们看到年轻一代对非遗的热爱、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Young非遗的项目旨在让学生挖掘非遗文化资源,并结合专业知识,用数字化的形式将非遗转化为可看、可听、可用的公共数字化产品,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让非遗真正活在当代。

 

供稿/ 宋小乐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