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新闻动态

【分院动态】文化传媒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答辩工作顺利进行

2014.04.25            浏览量:

“实践教学改革要落脚于学生就业和终身职业发展”

文化传媒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答辩工作顺利进行

毕业设计答辩现场

 

答辩进行中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4月24日,伴随着学校第十二届春季运动会隆重开幕,文化传媒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答辩工作在新教学楼A座302-310教室顺利举行。


毕业设计改革已历四年  本届参与答辩学生155人

 

文化传媒学院自2010年启动毕业设计改革项目,迄今已历四年。据悉,本届本科毕业生共有155人。其中,新闻学专业104人,编辑出版学专业51人。分院自上学期已进行了周密安排与详细部署,五个月来,经过各课程中心的积极配合及专业教师的悉心指导,毕业设计前期的选题、开题指导、作品初审及答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均有条不紊按期完成。

 

本次答辩委员会老师介绍说,四年的改革实践表明,毕业论文答辩是有效检验学生大学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为确保本届作品质量和答辩效果,分院答辩委员会对整个工作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筹划,制定了工作安排,并聘请了十位校外行业专家担任答辩组长或评委,对报纸、杂志、广电及网站四个方向7个小组的学生进行作品审核和现场答辩。


十位行业专家参与答辩评审  严格流程标准确保作品质量

 

据了解,本届答辩委员会的行业专家分别是环球网西安站主编樊新才、北大方正公司高级工程师谢雨林、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媒体研究中心高级记者张小乙、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文化部主任高级编辑杨立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工程师徐未未、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耿明奇、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李璐博士、符万年博士、原陕西师范大学研究员、现欧亚学院学报总编刘少林和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一级播音员唐坤。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分院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慕明春教授担任。此外,文化传媒学院的贾行宪、周秦玉、徐艺源三位教授分别担任答辩组组长,各课程中心专职教师担任答辩组评委或秘书。

 

答辩委员会老师介绍说,为做好此次毕业设计答辩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4月21日分院召开答辩工作预备会议,对相关流程和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次答辩严格按照《欧亚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范》进行。所有本科毕业生全部参加答辩。答辩组对学生的毕业作品综合成绩进行初步评定后,分院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审定最终成绩。


师生参与答辩积极认真   实践教学改革将持续深入

 

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近日西安天气阴晴不定,但这全然没有影响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所有参加答辩的学生衣着整洁、精神换发,早早就来到了答辩现场。几位被采访的学生表示,两天的毕业设计答辩,是母校对自己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最后一次检验,也是自己四年专业学习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所以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为自己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答辩工作于24日上午8:30分准时开始。整个答辩过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学生首先展示毕业作品,然后用PPT演示毕业作品各环节的制作过程,并对作品的选题意图、主要内容、主要结构、作品创新点、经验与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总结陈述。随后评委依次进行提问。对于评委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给予明确清晰的回答,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部分学生表达了较为新颖独到的见解,有的还对行业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得到评委老师的首肯和鼓励。

 

答辩期间休息阶段,行业专家在受访过程中根据学生作品及答辩的情况,高度肯定了分院在毕业设计方面所进行的改革及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提出了中肯意见和建议,包括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行业的对接及作品质量提升的途径等。分院领导表示,这些建议和意见都很宝贵,需要认真听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予以消化吸收。文化传媒学院的毕业设计改革将在前五届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向深入,并进一步扩展作品形式,丰富作品内涵,提升作品质量,更加彰显应用传播实践教学的办学特色,并最终落脚于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服务学生的就业和终身职业发展。

 

                  (文化传媒学院 时龙刚/采写  铁章/编辑  王博/摄影)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