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新闻动态

【入学教育】2016级文化传媒学院新生别样的入学教育体验专业

2016.09.01      文化传媒学院      浏览量:

2016年9月1日,文化传媒学院组织了2016级本科生进行了专业教育。上午九点,网络与新媒体、文化产业管理、新闻学、数字出版的同学在各专业的指导老师以及学长团的带领下,前往各专业实践地点进行了2016级新生专业教育。

 

在徐思老师、安磊老师、周蕊老师等带领下,新闻学的本科新生前往西安电视台进行参观。初入大学的同学们对于此次外出参观学习表现出了许多好奇与期待。随后,安磊老师与西安台的负责老师首先带领大家参观了大型演播室。追光灯,舞美灯,空荡的座椅,当一些只能在电视放送里看到的事物出现在同学们眼前时,在场的新生皆拿出手机记录下自己的心情。



 

电视台的走廊里陈列着许多有着悠久年代感的老机器。摄像机,音控机,尘封的新闻曾由他们记录,如今的新闻就由我们发现。新同学们第一次走进自己未来可能的工作地:电视台、广播电视台,看到了正在剪片子的工作人员、音控室里忙碌的前辈、以及正在直播的广播节目。安磊老师告诉大家:“你们看到的新闻都是需要在这些地方一点点的做出来的。”,希望通过今天的参观你们能真正领悟到新闻生产的不易,努力做一个合格的新闻人。

 

数字出版专业方面,专业负责人樊荣老师,闫晋英院长,贾行宪教授,梁小莉老师,王菊荣老师,丁莉老师在分院教室为新生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随后,老师们为每个新生小组发放了数字出版物kindle,ipad,vr卡片,儿童绘本等。在樊荣老师,丁莉老师,王菊荣的指导下,学生们深层次的了解了这些数字出版物,说着这些数字出版物给他们带来的体会。



 

紧接着,樊荣老师对数字出版就业方向进行了讲解,将实际与专业相结合,就一个案例具体分析。在具体而微的讲解后,学生们开始提问,樊荣老师和贾行宪教授耐心地解答新生的问题。

 

在讲到分院的规章制度时,梁小莉老师着重强调了数字出版专业的学分制度,以及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广大新生能尽快地熟悉、适用应大学生活,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转变。

 

文化,是一个永不落伍的词语,有人就有文化,有文化就有产业,而文化产业是近几年迅速兴起的新兴产业,它以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形成一个有文化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作为文化传媒学院的新兴专业,文化产业管理的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可谓是大咖云集。中国复兴文明文化产业集团副董事长、西安复兴文明艺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代紫喧女士,文化传媒学院课程中心闫月英老师、张淑云老师、谢钦老师、王谦老师在分院A—312教室共同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第二批新生统本文管1601班的学生们进行了专业宣讲。



 

“感谢你们选择了文化产业管理这个专业,也恭喜你们选择了这个专业,二十一世纪文化产业是最后一块‘暴利蛋糕’,未来市场将是文化之争”闫月英老师表示,对待文化产业管理,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保证同学们可以有效吸收,闫老师在这些方面的讲解上也尽可能的细化,课程设置、学分标准、就业领域、实践项目、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做了详细介绍。而谢钦老师也就其中的实践项目向大家展示了往年优秀学长学姐的作品,将学校所拥有的可利用资源给大家做出相关讲解。

 

来自复兴文明文化产业集团的代紫喧女士也说到:“多元化的认知和理解,才有可能带来现状的改变和对传统的突破”代女士为大家讲她在大学期间所做的事情,她是怎样一步一步干到现在,又是怎样将自己营销出去,现在我们能做些什么。这些都让大家有了新的想法,新的目标。

 

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颖,一切都是那么的神奇。在分院A-103的机房,由李旭洋、张诗楠进行无人机讲解及模拟体验吸引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极大兴趣。据了解,无人机参与新闻采访的最大特点是“站得高看得远”,所以也被成为“上帝的视角”。 讲解完无人机新闻的理论研究后,将理论联系实际,让新生们尝试如何将无人机用于实地新闻采访,进行了无人机的模拟体验。

 


 

而在A-302教室,由翟峰、李敏老师的传感器新闻的讲解和体验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双方将通过讲座和论坛,一起交流业界学界关于传感器新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共同商讨学术与行业相融合的创新变革之路。两位老师的讲解主要是为了普及并帮助专业学生深入理解大数据与传感器新闻,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

 

生动专业的讲解入学教育是新生进学校的第一课,本次的2016级新生专业认知教育主要是为2016级新生进行专业讲解及体验,激发其对本专业的激情,使其感受新闻类课程的魅力。在这段时间里,或许观念会被改变、或许目标接受调整,不管怎么样,大学并不是结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学点儿真本事、培养一种兴趣、多阅读点书籍、干自己想干的事情,给自己的大学撒点儿野!

文化传媒学院 雷霆报道小组/供稿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