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新闻动态

奖项+N!欧亚文传师生在国家级、省级专业竞赛中摘得多项大奖

2023.09.21            浏览量: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周欧亚文化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重要的集中实践环节。基于《综合实践创作》《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坊》两门核心课程之上,以项目制的教学方式,跳开原有传统的教学空间与固定时间,综合项目制学习、课程外学习、朋辈学习的优点,竭力提升学生影像内容生产、视觉创意表达、数字虚拟技术应用的能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023年广编春季实践周以打通高质量竞赛赛道为主要设计理念,引入国际级、国家级、省市级等不同级别和规格的高质量学科竞赛,依据学科竞赛标准和类型要求,将学科竞赛的创作融入到不同的workshop中,以项目制教学的形式集结学生进行集中创作,配备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为学生创作加持。此次春季实践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师生在不同规格、级别的高质量竞赛中斩获多个奖项获奖作品类型涵盖动画、摄影、纪录片、故事片等多种形式。

 

文传的创作者们亲力亲为的实践,步履不停的创作,始终在路上,历时四载。行走中,他们在技能掌握、经验积累中萌发适合自己的成长点,继而开始进行多叙事视角、多艺术载体地自由创作与表达,以真诚的态度和现实质感的影像来反应当下,找到与社会形态契合的联结。年轻的创作者们用自己的创作构建起艺术多维度间相互感知与彼此对话的桥梁。

 

 

获奖情况

 

西影春光青年电影展

 



 

【西影•春光】青年短片展致力于支持与推广青年电影人及其作品、发掘电影创作新生力量、储备孵化长片选题。创办于2013年,前身为春光学术影展,2016年正式升级为面向大众的青年短片电影展;自2022年恰逢西影遇春光,最终确立了 “让更多热忱于电影的青年尽情表达、促进自由创作、用影像记录时代、以思考看见生活” 的策展理念。


2023【西影•春光】青年短片展由西安电影制片厂、西安春光映画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主办。

 

获奖作品:《其木格》



 

主创团队:

导演、编剧:锡林夫(统本广编1903班)

摄影:葛彬菡(统本广编1903班)

后期:王樱澎(统本广编1903班)

录音:屈梦玉(统本新闻1802班)

作品形式:短片(剧情类)

指导老师:吴胤君

获奖情况:

第三届世界游牧短片展十佳剧情片

第七届西影春光青年电影展呐喊西部单元入围

第四届SCMG视频影像大赛优秀作品奖

作品简介:其木格的丈夫宝力根从马上摔下来导致腿部骨折,已育有两女的其木格在此时发现自己怀孕,哥哥朝格图和宝力根对这个尚在腹中的孩子打起了算盘,当其木格得知两人的计划后,内心悲凉的其木格决定为自己活一次。

作者阐述:本片通过一个中年牧区女性遭遇的变故,展示出草原妇女在生活困境和文化冲突面前的被动与无奈。蒙古女性是当代蒙古族电影中的重要叙事元素,通过塑造困境中步履艰难的草原妇女形象,展现蒙古族妇女在现代生活及男权语境中的困顿与焦虑,并体现出对草原底层人民的精神关怀。

 



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英文名:China creative challenges contest,简称3c大赛或者中国创意挑战大赛),是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是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赛项。起始于2007年,到目前为止,已经连续举办17届,是我国第一个以数字艺术为核心、在艺术设计、数字媒体、数字技术等专业领域里的综合性赛事,也是规模大、参赛院校多、影响广泛的权威赛事。

 

获奖作品1:《星·墓》

 



 

作者:赵云飞

作品类型:短视频,时长2分钟;现场墙面投影尺寸可变,地面5平米交互空间为佳

获奖信息:第十七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教师组思辨艺术类二等奖

作品说明:《星·墓》是一场独特的艺术展览,将信息化设计和交互技术融合,以唐十八陵为主题,将帝王陵墓比作闪耀的星辰。展览通过数据可视化和交互技术展示人们对这些珍贵历史遗产的关注和影响。观众可以双手操控设备,探索星空中的陵墓和星光。陵墓发散不同数量的星光,根据在网络搜索指数中的排名确定。观众的互动行为将影响星光的运动轨迹和位置。《星·墓》旨在唤起观众对鲜为人知历史文化遗产的关注。通过信息化设计和交互技术的结合,展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如何为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带来关注和影响。展览希望让观众在艺术与科技的交融中重新发现和认识这些历史的瑰宝及其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作者阐述:《星·墓》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让观众重新关注那些可能被遗忘的历史文化遗产,并意识到自己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这场展览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重新解读,更是对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一次创新尝试,希望能够引导观众在这种交融中重新认识和珍视我们的文化瑰宝。

 

获奖作品2:《空巢》

 

 

作者:王泽亚

作品类型:短视频,时长20分钟

获奖信息:第十七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教师组短视频类三等奖

作品简介:《空巢》灵感来源于真实事件,深刻反映了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子女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选择出国,留下了他们的父母在中国生活。这个短片聚焦于一位老大爷,他的儿子在美国工作,因不习惯美国的生活而决定孤身一人在中国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爷的同龄人逐渐离世,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紧迫,让他深陷焦虑之中。他不愿意去养老院,因为那里让他感到不适应,同时也不太放心雇佣保姆,担心自己的生活和健康得不到妥善照顾。大爷偶然间在报纸上看到了宠物领养的告示,他突发奇想决定让别人来领养自己,这样既能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又能让自己不再成为子女的负担。但是报名前来领养他的人却各有各的算盘。

作者阐述:在当今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的背景下,养老议题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挑战,特别是在中国这个拥有深厚传统的社会中,居家养老观念根深蒂固。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本片就旨在反映城市空巢老人在养老上的无奈。

 

获奖作品3:《最后的理发馆》

 







 

作者:陈亦方

作品类型:摄影

获奖信息第十七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教师组数字摄影类记录组二等奖

作品简介:图片拍摄于2023年5月7日,地点为陕西西安回民街。一个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式理发馆,店里两位老师傅采用传统的理发修面技术为客人修整发式,师傅与客人没有过多的交流,没有复杂的发型,整个店里都十分的安静与和谐。但店铺即将面临拆迁,老师傅何去何从?这项旧时记忆里才有的场景,何时还能出现在大家的生活当中?

作者阐述:本作品通过记录传统理发艺人,展示传统手艺人在当今高速发展社会中的工作现状。传统手艺在当今社会逐步面临被边缘化,被淘汰的命运,这些手艺人未来该何去何从,如何保护这些传统手艺,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获奖作品4:《彝织》

 


 

作者:李平英(统本广编1903班) 杜汭欣(统本广编1903班) 王玉倩(统本广编1903班)

作品类型:短视频(纪录片)

指导老师:朱玲玮

获奖信息:第十七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高校组短视频类三等奖

作品介绍:该选题类型为纪录片,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其中彝族历史悠久,有着特有的文字、语言、服饰,其彝族服饰也是中国非遗文化不可忽视的文化瑰宝。此纪录片主要讲述的是彝族服饰的制作过程以及彝族服饰花纹所蕴含的意义,融合动画元素用彝族古神话引出彝族服饰,让人们理解彝族服饰,了解彝族这一民族,向大众展示彝族服饰的文化魅力,希望这是大众了解少数民族服饰的一个良好起点。

作者阐述:纪录片选题主要探索中国的彝族文化。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彝族,作为其中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背景,独特的文字、语言和服饰。特别是彝族的服饰,它不仅仅是一件衣物,更是中国非遗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获奖作品5:《月儿弯弯不是圆》

 


 

作者:王开凤(统本广编1901班) 王艺凡(统本广编1901班) 石小娟(统本广编1901班)

作品形式:短片(剧情类)

指导老师:朱玲玮

获奖信息:第十七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陕西分赛区高校组短视频类二等奖

作品简介:取材于现实生活,按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表达一个母亲对女儿沉重的爱,让女儿懂得生命的真谛,希望通过以女主和母亲的多方面角度来阐述女主面对母亲的离世,从悲伤不能自已,到后面的坦然接受,拥抱新生活。让女主真正的认识死亡,直面死亡,最后懂得如何珍惜身边的一切,明白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点,遗忘才是。

作者阐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希望通过一个深情的母女情感线来展现生命的真谛。故事中,母亲对女儿的爱是沉重而深沉的,她希望女儿能够明白生命的意义。当女主面对母亲的离世时,她经历了从深深的悲伤到最后的坦然接受,再到拥抱新生活的过程。我希望通过女主和母亲的视角,展现女主如何真正地认识到死亡,如何勇敢地直面死亡,并最终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也想告诉观众,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真正的终点是遗忘。

 

获奖作品6:《蓝》《切割作业》《追逐》

 



 

作者:孟泉霖(统本广编2001班)

作品形式:摄影作品(人文类)

指导老师:陈亦方

获奖情况:第十七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国赛高校组数字摄影类二等奖

作品简介:《蓝》这幅照片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是深远而强烈的。工人们的身影在高空中显得微小而脆弱,但他们的勇气和专注却让人无比敬佩。蓝色的墙体给人一种冷静和坚定的感觉,同时也象征着工人们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切割作业》这张照片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真实呈现,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与思想的碰撞。它唤起了人们对于生活、劳动和艺术的思考,让观者在沉浸其中时,仿佛能感受到那工人切割时的专注与奋斗,以及红墙背后蕴藏的世界。这幅摄影作品,通过色彩与对比的运用,将平凡的场景转化为了一种诗意的表达,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与启发。

《追逐》通过黑白的表现方式,画面更加纯粹而充满想象力,给观者带来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感受。它引发了人们对童年记忆、友谊和快乐的思索,唤起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这幅照片是一次视觉上的盛宴,也是一种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颂歌。

作者阐述:作品通过对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层段,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形态进行捕捉,寻求以摄影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展现了人民在劳动和游戏之中对一件事物的应对状态的反应。

 

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是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认定,15个省教育厅发文立项,“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支持的国家级大学生竞赛。大赛始于2012年,每年举办一届,已连续举办十届,是高校积极参与的重要竞赛之一。每年有1800所高校参赛,92%的985、一流大学和95%的知名设计院校参赛。比赛设“非命题”“公益”“命题”“创新创业”四个赛道,内容有元宇宙+设计、未来设计、国潮·非遗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与视频设计、交互设计、人居环境与规划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时尚设计、虚拟IP及表情包设计、数字绘画、数字摄影、数字音乐等。

 

获奖作品:《大唐盛世》

 


 

作者:王泽宇(统本广编2003班) 张艺馨(统本广编2004班) 鄢永力(统本广编2004班) 徐啟宏(统本广编2003班) 郭旭(统本广编2003班) 邹雯歆(统本广编2003班)

作品形式:动画短片

指导老师:朱玲玮

获奖信息:11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陕西赛区动画与视频设计三等奖

作品简介:本项目采取手绘动画的模式将唐朝时期的一些舞蹈和一些习俗展现出来,并将主体目标确定在女子身上,借唐女之身展大唐风采,借唐女其妆点,其钗饰来展现大唐的富强,借唐女之舞姿来展现大唐的自由,以此来重现我们心中的大唐盛世。

作者阐述:在作品中,团队选择了手绘动画的方式来呈现唐朝时期的舞蹈和习俗。特意将焦点放在了女子身上,希望通过她们来展现大唐的独特魅力。唐女的妆容、钗饰都是大唐富强的象征,而她们的舞姿则代表了大唐的自由与活力。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重现那个在人们心中永远辉煌的大唐盛世。


陕西省艺术节

全省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

 

该比赛由陕西省艺术节,每三年举办一次,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首届陕西省艺术节于1987年举办。陕西省艺术节是陕西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盛会。有戏剧、音乐、舞蹈、歌剧、舞剧、话剧等舞台艺术,以及美术、书法、摄影展览等各种艺术门类的艺术盛会。

 

获奖作品1:《古今对比》

 









 

作者:安鑫玺(统本广编2003班)

作品形式:摄影

指导教师:陈亦方、张宏伟

作品简介:通过寻找西安城内的标志性建筑及景点,例如,城墙、回民街、钟楼等,进行古今对比。一边溯源着历史的古建筑,一边发展着迈向世界的商务区,利用老照片进行对比拍摄、拼接。

作者阐述:通过寻找西安城内的标志性建筑及景点,例如,城墙、回民街、钟楼等,进行古今对比。一边溯源着历史的古建筑,一边发展着迈向世界的商务区,利用老照片进行对比拍摄、拼接,展现新时代新西安的繁荣与富强。

 

获奖作品2:《静静的红碱淖》

 

 

作者:张宏伟(西安欧亚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外聘教师)

作品形式:摄影

作品简介:2023年5月13日,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红碱淖,夕阳中的湖畔上,马儿在悠然自得地吃草。

作者阐释:陕北榆林的红碱淖位于毛乌素沙漠与鄂尔多斯盆地交汇处,被称为“塞北荒原上的明珠”。通过600mm镜头远远眺望,初夏暖暖夕阳下的红碱淖畔草地上,几头骡马低头吃草,小舟自横在水中,似乎静的连风都听不到,一幅悠然自在的景象。

 

 

 

撰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组 宋卉

图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组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